首页 > 关于我们 > 太极文化

中国的太极文化


一.太极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历来有种种说法。其中传播最广的是陈王庭创拳说,认为是陈氏九世陈王庭创造了太极拳,然后世代相传,到十四世陈长兴时,由其在祖传套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发展成为现在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教名弟子杨露蝉,再经过杨露蝉出外广泛传播,形成了杨、吴、武、孙各个流派。但是也有的说法是张三丰所创,这一点无从考证,基本可以认为是编造的。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师承了近代太极拳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创造性地将前人(姑且不论是蒋发还是陈氏祖先)的太极拳法由博归约、精简归纳,整理定型为现在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此后陈氏子孙世代传习的太极拳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杨、吴、武、孙各式太极拳也都发源于此。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观点:

      1.陈长兴是近代太极拳的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2.陈长兴的弟子杨露蝉对太极拳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3.陈长兴所传的陈式太极拳老架是现代诸多太极流派的鼻祖。

      4.清代山西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极尽太极拳理论与实践之真谛。

      5.学习太极拳功夫应当从正宗陈式太极拳开始

二.太极代表的中国文化:

      太极”理论是中国先秦黄老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可以说“太极”理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总代表。《易经》是太极理论的经典著作。中国的远古圣贤,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逐步地认识宇宙和人体与人生,不断总结完善认识宇宙与自然的模式与方法。远古的圣贤发现用图像这种论述天理与自然规律的方法既简单明了,又便於保密与传授,所以又在河图,洛书的基础上,发明了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八卦图等哲学图像,用这些图像记录上古文化的思想资讯。河洛图中的数理与象理,八卦中的阴阳互变之理,阴阳鱼太极图的转化之理是对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囊括与浓缩。

      天体运动产生阴阳两气,两气本为一气之变化,气的变化循环往复,阴阳交替,平衡发展过程称为“天道”,古人用 “ -  ”与“--”或阴阳鱼体现出来。太极学说把我们引进以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一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因此,要想明白古代哲学的确切含意以及源流与发展变化过程,必须先搞清“太极图”的历史原貌。

      由於古人有“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理论,所以把太极阴阳学说运用到人的身上就显得容易,明白,方便的多了。原本是自然气象变化的原理图,用到人这个小宇宙,小天地的身上,则产生了人类的太极运动。

      这就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的太极文化,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其深远的影响散播在了广阔的华夏土地上。

三、太极与中医养生:

      谈到太极都要谈到太极的养生作用,这也是广大体弱多病和老年人喜欢练习太极的原因。

      太极拳属中华武术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祛病、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叶纳术”的甚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突然、强烈的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从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提高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再者,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三百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四、太极与哲学:

      说起太极和哲学的关系,就又要或多或少的联系上中国的传统思想之一—道家思想。 中国拳术在以前不但是讲究阴阳互相配合,要修心养性,能使身体健康,保护自己,更能为了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敌人而献身。现在的人除了将拳术运于防身外,并且使自己身体健康,让自己更年轻,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干一番事业,但是往往却已忘记拳术它原来所具备的精神和内涵。学习任何专门的学问都有它的基础理论以及精神象徵表现。中国的拳术就是古时所谓的武艺,学习拳术的人以往被人称呼的名称有:武士、勇者、武夫、勇夫等。前面武士、勇者,是一种尊称,这一个人必须在拳术上、精神上、德行风范上有所成就,才能被世间的人所推崇,当然这种推崇所强调的并不是习拳者本身拳艺的高低,它主要是在表现除了拳术有形的东西以外,另外被习拳的人所发扬出来高尚精神和情操,也就是所谓的“武德”。 太极拳做为国粹武术的一个分支,修炼的方式比较独特。起步就让人们放松,去硬求柔,外似棉花,却绵里藏针,在求柔的过程中渐渐达到柔极生刚,进而刚极又复柔,以致刚柔相济的太极功夫境界。在这个内炼精、气、神,外炼筋、骨、皮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们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旷达人生观和方法论。这些流淌在太极文化中的精髓,就是传统道家学说体现。

      以上四点,仅仅是从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和中国哲学和医学的关系方面简单阐述了一些内容。太极拳作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拳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是远远要比这些多得多的。这一个学期的简单学习只是学到了太极拳的基本拳法,对于一些更加深奥的方面并没有时间练习,希望今后能够以此为契机,利用自己对于太极拳的兴趣,多加练习,将这一种富有内涵和文化的拳法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叶纳术”的甚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突然、强烈的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从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提高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再者,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三百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Copyright © 2015 太极禅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13316301888    粤ICP备15091367号    技术支持:万迪网络